厦门的民间演艺形式丰富多样,融合了闽南文化特色与历史传承,主要包含下面内容几大类:
一、传统戏曲与曲艺
-
南音(南曲)
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其中一个,被誉为“中国音乐之根”。其演奏形式以琵琶、洞箫、二弦等乐器为主,曲调悠扬婉转,代表作有《梅花操》《八骏马》等。2025年元宵期间,厦门市南乐团还举办了惠民演出,通过《望明月》《月下箫声》等曲目展现南音的魅力。 -
歌仔戏(芗剧)
歌仔戏起源于台湾,后传入厦门并进步为芗剧。以七字调、杂碎调为特色,剧目如《陈三五娘》《山伯英台》等,通过闽南语唱词演绎民间故事。厦门市歌仔戏剧团曾改编经典剧目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,被称为“中国的《罗密欧与朱丽叶》”。 -
高甲戏
高甲戏以武戏、丑角戏著称,起源于明末清初的“宋江阵”,吸收了梨园戏、傀儡戏等元素。代表剧目有《审陈三》《竹杠》等,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近年推出《公子游》等新作,并在节庆活动中展演。 -
答嘴鼓
闽南特有的喜剧性说唱艺术,类似相声但全用押韵的闽南语对话。*非遗传承人杨敏谋等常以《庆新春》等作品活跃于舞台,通过幽默语言传递生活聪明。
二、木偶戏与舞蹈
-
布袋木偶戏
以手指操控布偶表演,弘晏庄木偶艺术馆的非遗传承人尤国栋曾演出《大名府》,展现精细的操控技艺和诙谐剧情。木偶戏还融入现代舞台,如厦门一厝好戏闽南木偶艺术传习中心结合传统与创新表演。 -
拍胸舞
被称为“东方迪斯科”,以赤膊拍打身体的节奏感为特色,翔金谷民俗艺术团在2023年国际民间艺术节中表演,展现闽南豪放风情。 -
车鼓弄
源于宋元的民间舞蹈,由车鼓公、车鼓婆两人表演,动作诙谐,配以壳仔弦、唢呐等乐器,常见于同安地区的节庆活动。
三、现代演艺与节庆活动
-
国际艺术节与巡演
如第12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(2023年)邀请韩国、荷兰等国际艺术团体与本土剧团同台,推动文化交流。鼓浪屿音乐厅、宏泰音乐厅等常年举办钢琴演奏会、合唱音乐会等。 -
非遗展演
厦门通过“非遗巡演”展示珠光青瓷、惠和影雕等技艺,并融合戏曲表演。例如,新垵五祖拳《五祖鹤阳拳》在活动中重现武术风采。 -
景区实景演出
厦门老院子景区的《闽南传奇》秀、灵玲国际马戏城的《大闹天宫》等,通过高科技舞台和沉浸式体验再现民俗与神话。
拓展资料与推荐
厦门的民间演艺既有千年古乐南音、高甲戏等活态传承,也有布袋木偶戏、拍胸舞等动态表演,近年更通过国际艺术节、非遗巡演等焕发新活力。游客可前往鼓浪屿音乐厅、弘晏庄木偶艺术馆、厦门老院子景区等地体验,或关注节庆活动(如元宵民俗文化系列活动)观赏高甲戏、歌仔戏等专场演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