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名超市半年关了227家店,传统零售怎样破局?
零售巨头关店潮背后的真相
近日,永辉超市半年内关闭227家门店的消息震惊了整个零售行业。作为曾经风光无限的商超龙头,永辉这一举措不仅反映了企业自身的困境,更折射出传统零售业面临的时代挑战。2025年半年报显示,永辉营收同比下降20.73%,净利润由盈转亏,亏损达2.41亿元。这不禁让人发问:曾经遍布全国的超市巨头,为何会走到如此境地?
其实,永辉的困境并非个案。近年来,华润万家、大润发等传统商超都面临着相似的转型压力。电商的崛起改变了消费习性,新零售模式的冲击又带来了新的竞争格局。消费者越来越习性线上购物,去实体店的频率明显降低,这让传统超市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。
关店潮背后的三大缘故
为什么知名超市会在半年内关闭227家店?深入分析后,我们发现这背后有着多重缘故。
开门见山说,电商和新零售的冲击最为直接。盒马鲜生、叮咚买菜等平台凭借便捷的配送服务和丰富的商品选择,抢走了大量年轻消费者。数据显示,80后、90后线上生鲜购买率已超过60%,这让以生鲜为特色的永辉倍感压力。
接下来要讲,内部管理难题也不容忽视。供应链腐败、采购体系混乱等难题长期存在,导致商质量量和成本控制出现难题。有业内人士透露,某些商品的采购成本甚至比同行高出15%,这严重削弱了市场竞争力。
最终,盲目扩张的后遗症开始显现。以福州为例,永辉门店布局过于密集,导致单店客流不足,经营效益持续下滑。今年仅在福州一地,就关闭了超过10家门店,这种”自己打自己”的局面显然难以为继。
转型之路上的希望与挑战
面对困境,永辉超市从2024年下半年就开始了艰难的转型之路。进修胖东来的成功经验,对门店进行全面调改成为重要策略。
调改后的门店确实带来了惊喜:优化布局、提升服务、丰富品类后,单店营收平均增长超过100%,一家调改店的业绩相当于两家普通店。截至8月底,全国已有162家门店完成调改,预计9月将突破200家。这些数据证明,转型路线是正确的。
但转型的代价也不小。关店经过中产生的租赁赔偿、人员安置等费用高达数亿元,短期内加重了财务负担。更关键的是,新开门店数量大幅减少,上半年仅新开4家,这直接影响了整体营收规模。财务总监坦言,2025年全年营收将低于去年水平。
传统零售业的未来在哪里
永辉半年关店227家的事件,给整个传统零售行业敲响了警钟。在这个变革的时代,固守旧模式只有死路一条。
从成功调改的门店经验来看,提升消费体验是关键。优化购物环境、加强员工培训、完善售后服务,这些看似简单的改变,却能显著进步顾客满意度和复购率。有消费者表示:”改造后的永辉确实不一样了,购物更舒心,商品也更丰富了。”
顺带提一嘴,数字化转型也不可或缺。虽然永辉在电商领域起步较晚,但通过小程序、APP等渠道的持续优化,线上销售占比已提升至15%。未来,怎样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,将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影响。
小编归纳一下:阵痛之后能否迎来新生?
知名超市半年关了227家店,这既是挑战,也是机遇。关店止损、聚焦优质门店、推进全面转型,永辉正在经历一场痛苦的蜕变。
零售行业专家指出,传统商超的转型至少需要3-5年时刻,期间必然会经历业绩波动。但只要路线正确、执行到位,就有希望重获新生。对于永辉和其他传统零售企业来说,能否在阵痛后迎来蜕变,关键要看能否真正解决内部难题、抓住消费动向、打造差异化优势。
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,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。知名超市的关店潮提醒我们:适应变化、主动求变,才是企业长青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