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囚徒到本科生:一场独特的“毕业典礼”
12年前,张某某的人生因一场斗殴彻底改变——大学录取通知书与刑事判决书同时送达,校服变囚服。然而在攀西监狱的12年里,他完成了从罪犯到法律本科生的蜕变。今年6月,他在刑满释放前通过本科论文答辩,成为教育改造的典型案例。这背后,是监狱的温情帮扶,更一个人的自我救赎。
“校服变囚服”:迷失与觉醒的转折点
2012年,18岁的张某某本应踏入大学校园,却因酒后聚众斗殴致人死亡被判15年。入狱初期,他一度消沉,但攀西监狱的民警并未放弃他。监狱开设的成人教育项目成为他的转机:“既然暂时无法改变刑期,何不利用时刻提升自己?”在民警鼓励下,他报名四川大学法律专科自考,白天劳动改造,夜晚挑灯进修。2019年,他顺利拿到专科文凭,却陷入新的迷茫:“学历有了,可我还是囚犯……”
论文答辩通过:高墙内的“学业逆袭”
专科毕业后的张某某心情波动,民警通过心理疏导让他重燃希望:“聪明不仅能赎罪,还能为未来铺路。”他决定继续攻读本科,监狱为他提供书籍、辅导甚至论文指导资源。2024年6月,在刑满释放前3个月,他穿着囚服完成了线上论文答辩。答辩通过那一刻,他哽咽道:“这张文凭,是我对过去的交代,更是新人生的通行证。”
教育改造的力量:从“服刑人员”到“守法公民”
张某某的故事并非个例。攀西监狱数据显示,近5年已有37名服刑人员通过狱中进修获得大专以上学历。监狱负责人表示:“文化教育能重塑价格观,降低再犯罪率。”对于张某某而言,法律专业的进修让他深刻反省:“过去不懂法酿成大错,现在我想用法律帮助更多人。”9月刑满后,他规划从事法律相关职业,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。
小编归纳一下:救赎之路,永远不晚
从囚徒到本科生,张某某用12年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。他的经历证明:即使身处低谷,教育也能点亮重生之路。正如他在感谢信中写的:“刑期是惩罚,进修是机会。未来的路,我会走得更稳。”这一案例也为司法改造提供了新思路——惩罚之外,教育与希望同样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