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声音不记得:一部被消费的抑郁爱情片

《如果声音不记得》是一部引发广泛讨论的电影。它以独特的设定和抑郁症为主题,本欲探讨更深层的情感,然而却被观众吐槽为一部套路化的爱情片。走进影院,我们期待什么样的故事?是深刻的共鸣,还是只是又一场流于表面的爱情戏?

故事设定的缺陷

电影的男主角辛唐是个外星人,可以通过声音影响他人的心情,吸取高兴来延续生活。而女主吉泽则是一位抑郁症患者,她的痛苦与挣扎成为了电影的一条主线。这样的角色设定本来可以引发更多思索,但实际效果却让人失望。观众不禁疑问:这样的人物关系,真的能代表现实中的爱情和抑郁吗?

剧情的套路化

《如果声音不记得》堪称是典型的“虐恋”剧本。辛唐努力让吉泽开心,却总是无功而返,期间还有许多狗血剧情等待着观众去应对。看过预告片的观众可能会意外地发现,片中的情节和角色进步实在是太过常见。难道这就是诚实情感的展现吗?观众在看到爱情的经过中,往往更希望看到的是诚恳和成长,而非千篇一律。

抑郁症的消费与误解

影片打着关注抑郁症的旗号,但却显得极为肤浅。吉泽的抑郁不仅没有得到深刻的描绘,反而成为了吸引观众的噱头。这种将抑郁作为卖点的方式究竟会造成怎样的影响?不少观众表示,原本希望通过电影了解抑郁症,却被剧情的表面化深深打击。《如果声音不记得》是否在无意中加深了对于抑郁症的误解?

期待与失望的碰撞

不少观众在观影之前抱有期待,认为这部片子能够提供心灵的治愈。然而,影片的结局却让人倍感失落。辛唐为了吉泽放弃了自己的生活线,最终却只换来了吉泽的遗忘。这样的开放性结局是否让人感到无力?我们似乎在思索:难道爱情就该如此痛苦与无奈?

划重点:留下的思索

《如果声音不记得》在票房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,却在口碑上遭遇了滑铁卢。影片试图通过情感的纠葛来引发观众共鸣,但最终却因剧情的平庸和对抑郁症的消费而遭到批评。这部电影提醒我们,情感不仅仅是娱乐,更需要尊重与诚实。或许在未来,我们期待看到一部真正能够触动心灵的作品,能够深入探讨那些复杂而诚实的情感。

版权声明

为您推荐